强师风·铸师魂·育新人|我院组织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工作
作者:基础教育学院站点管理员 时间:2025-03-28 16:10:05 点击数:
教风与学风是高校育人生态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入学生教育法规、师德规范,结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开展自我审视。根据文件精神指示,本月我院开展了各项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以师德师风为抓手、学生发展为导向,多维度推进教风学风建设。

召开教风建设研讨会
组织专职教师召开教风建设研讨,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并且观看教风学风警示片。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深入学习和交流,教师们对《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观看教风学风警示片后,教师们深受触动,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纷纷承诺将全力以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程严格管控,提升课堂质量
院系负责人与教学干事、辅导员们一同走进课堂,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他们细心记录,不仅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还留意教师的教学态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课后,院系负责人立即组织现场反馈会议,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将观察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逐一提出。教师们虚心听取,积极回应,表示将针对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教学管理与监督,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为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堂教学情况详细记录,自查自纠自省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建立一本专门的课堂教学检查记录本。在这本记录本中,教师或检查人员应当详细记录每次查课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以及课堂氛围等方面。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旦发现问题,相关负责人应迅速跟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辅导员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辅导员不仅强调了遵守学风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辅导员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辅导员还就学生关心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增强了学生对学风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此次班会的召开,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督导队组建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秩序的管理,我们计划组建一支由学生组成的督导队伍。这支队伍将负责每周对各个班级的课堂出勤情况进行随机抽查,以确保学生们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课。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监督和管理,我们还将建立一个“红黄蓝”预警机制。这个机制将根据学生出勤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措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重点关注学习“特困生”
院系负责人约谈旷课学生,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遇到的困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旷课的原因。在谈话过程中,院系负责人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帮扶措施,这可能包括对现有教育制度的改进计划,以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此外,院系负责人还会制定跟进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帮助,从而改善其学习状况,减少旷课现象。

我院积极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提升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细致观察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自律性。深入了解其学习困境,提供帮扶措施并制定跟进计划,以期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减少旷课现象。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我院教风学风建设,为良好育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