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进行时】零距离触摸千年陶瓷记忆,跨越课本的陶瓷文化研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行动纪实(二)
作者:基础教育学院站点管理员 时间:2025-04-07 20:35:12 点击数:
教育部于2023年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包括指导思想、行动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四方面内容。明确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课程教学从“解题能力”向“解决问题能力”转变,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课堂改变,绝不是观念、模式、技术、方法等层面的变化或单一因素的改善,而是围绕着“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这三个本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我院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从课堂的改变到“新课程”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课改行动】
一、把课堂“搬”进陶瓷博物馆!24级陶工专业师生零距离触摸千年陶瓷记忆,一场跨越课本的陶瓷文化深度研学。

“这件青花瓷的釉色为什么如此透亮?”
“陶瓷碎片上的纹饰隐藏着哪些历史密码?”
听奚老师娓娓道来


基础教育学院24级陶工专业师生走进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在真实的文物场景中,开启了一堂“没有黑板”的专业课。奚为知老师结合展柜中的陶瓷实物,现场讲解原料配方、烧制工艺、装饰手法等专业知识,将课本图表转化为立体认知, 学生通过观察陶瓷断面、釉面开片等细节,直观理解“胎釉结合”“窑变”等抽象概念。

二、新知识不止在课本里,更在指尖上!本学期,我们将传统陶艺纳入陶工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拉坯课』,同学们通过揉泥、拉坯、修胚全过程,在旋转的陶轮上感受‘泥巴变形记’,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变成可触摸的艺术品。

手脑协同开发:拉坯需要同时控制转速、力度、水分,培养专注力与空间思维;传统文化浸润:融入陶艺历史知识,从仰韶彩陶到现代柴烧; 失败中成长:"泥坯塌了?没关系!揉掉重来——这大概是他们学到的第一堂‘陶式人生课’"
学生作品展示




教育革新,始于每一份微小的改变。让我们携手践行新课改理念,以专业与热爱点燃课堂,为学生的未来赋能!